小米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快充协议?真相不止一个!
“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快充已经慢慢地成为手机的标配。 ” 国内的手机,最开始把充电快做为卖点的,应该就是从OPPO那个大街小巷,老少皆能
“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快充已经慢慢地成为手机的标配。
”
国内的手机,最开始把充电快做为卖点的,应该就是从OPPO那个大街小巷,老少皆能倒背如流的广告“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开始的。可以这么说,从这句自带洗脑功能的广告开始,大家陆续把快充列入为手机的标配。
在国内,华为有支持40W快充的 SuperCharge协议(SCP);OPPO有支持50W闪充的VOOC,低调的vivo也有自研的22.5W快充,小米用的是高通的18W QuickChange快充体系,QC4的最高功率也是可以高达28W的。
辣么,问题来啦,小米为什么选择了高通的快充体系?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快充体系?
1
成本高。小米一直走的是性价比的路线,对成本的控制一直都是非常严格的。研发新的快充协议,需要有一定技术和相应性能的电池协同,才能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而这之中最难做的就是把电池的性能做好,大笔经费支出是在所难免,比起自己研发,应用现有的快充协议更划算。
展开全文
2
互利共赢收益更大。小米一直是高通芯片的采购大户,高通也投资了小米,大家互利共赢各取所需。采用高通的QC快充协议的小米,能够把资金集中在其他必要的技术的研发上。
3
有望统一未来充电标准的PD快充协议了解一下。目前 USB-PD 3.0协议已经包含了高通QC 3.0与4.0,华为的SCP与FCP, MTK的PE3.0与PE2.0,还有OPPO的VOOC。
USB-PD有望统一手机、笔记本电脑等100W 以下的数码电子设备的快速充电方式,这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便利,小米自然就没有必要去开发新的标准了。
4
充电再快,还是少不了充电宝。想一想,出门在外遇到突然电量不足,我们首先向别人借用的是充电宝还是充电器?相比于快充,充电宝给用户带来的“安全感”更多,而且现在的手机,充半个小时手机也能满电了,快充其实不算一个大痛点,所以用户也就不会过于去关注手机的快充协议了。
其实关于手机快充协议,它不像芯片那么核心,大投资特地研究感觉意义不大,而且不是买不到替代的,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小米不自己单独去做自己的快充协议了。
你的手机支持的是什么快充协议呢?充电体验怎么样?一起来评论区聊聊吧!
本周精选视频
『春运火车票开售了,12306即将上线候补购票功能!』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