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

柷(zhù)起、敔(yǔ)收 | 有始有终的中国古乐器代表

与柷有关的诗文: 《诗经·周颂·有瞽》:“鞉磬祝圉”,“祝”即柷,故柷也称“祝”。 《毛传》(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载“鞉,鞉鼓

adminadmin

与柷有关的诗文:

《诗经·周颂·有瞽》:“鞉磬祝圉”,“祝”即柷,故柷也称“祝”。

《毛传》(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载“鞉,鞉鼓也。祝,椌也。围,楬也”。祝假借为柷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柷,乐木空也,所以止音为节”。

《尚书·益稷》:“合止柷敔”。郑玄注:“柷,状如漆桶而有椎。合乐之时投椎其中而撞之”。

敔是古代汉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常在乐队中使用。形如伏虎,以竹条刮奏,用于历代宫廷雅乐,表示乐曲的终结。

演奏中和韶乐时,奏者立于敔侧,以劈成细茎的籈逆刮敔背上插列的木片使之发出声音,作为中和韶乐的结束音。

中和韶乐中设敔一架,如果仅从音响审视,它并不突出,但它却以奇特的形制和演奏方法而成为宫廷雅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

与敔有关的描述:

敔,禁也。一曰乐器,椌楬也,形如木虎。——《说文》

敔,衙也,衙,止也,所以止乐也。——《释名》

下管鼗鼓,合止柷敔。——《书 益稷》

所以鼓敔谓之籈。——《尔雅 释乐》

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长尺栎之。——《疏》

上图为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敔

敔:通高68cm,座长70.5cm,座宽37cm

制造年代:清

规格:长68.5cm 高32.5cm

收藏地: 故宫博物院

上图中的敔,木制,雕为伏虎状,髹黄漆,上彩绘黑色斑纹,胸腹部斑纹略杂以白色。伏虎双耳竖立,白额吊睛,红口利齿,其背插列方形木片27片,形如刚鬣,间隔染以靛蓝、绿、红、白等色。虎伏于木座之上,木座通体髹金漆,绘海水江崖纹,一侧出二耳状托架,以承击敔之籈(zhen)。

资料图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的所有图、文等著作权及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