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狠砸34亿建成的鸟巢,16年来利用率有多少?赔了还是赚了?
鸟巢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碗状容器,看起来似乎就是由不规则的钢铁拼接而成,可是真的建造起来,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
鸟巢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碗状容器,看起来似乎就是由不规则的钢铁拼接而成,可是真的建造起来,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简单。
作为一个可容纳9万余人的体育馆,起耗费的钢材数量可想而知,并且这其中,还要考虑到防腐以及各种技术层面,其难度也不容小觑。
即使面前有重重难关,可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建造工人、科研人员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努力后,图纸上的“鸟巢”终于矗立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四年多的修建时间,五万吨的顶级钢材,1000多吨的防腐材料,34亿的修建资金,当鸟巢正式在世界人民面前亮相的时候,无数人惊叹于它的壮观。
2008年8月8日,当承载着中国千年文化的卷轴缓缓打开,当五环缓缓升起,当奥运之火点亮北京城,在场的、电视机前的人们不断的欢呼,即使直到如今,每届奥运会举办之时,北京奥运会总是会再次被提及,而鸟巢也成了那段热闹时光的最佳见证者。
赚了还是赔了
奥运结束后,鸟巢依旧屹立,当激动褪去,人们再看鸟巢,不禁开始担忧,耗费如此巨资,打造鸟巢,筹办奥运,究竟赔了还是赚了?
毕竟举办奥运会的国家,虽然奥运会能够带来巨大的人流量,带动该国家的经济,可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国家赔的血本无归。
表面上看,鸟巢似乎是不赚钱的,毕竟前期的投入太大,光是鸟巢的建造就耗费了34亿的巨资,还有后面的维护费用,可是我们要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鸟巢建造中多进行的科技研发,已经是无价之宝。
鸟巢重达万吨,其内里没有一根立柱,这样一个建筑立起来,完全依靠的就是那24根桁架柱,而普通的材料又如何能够承受住这样的重量呢?
在经过讨论以后,最终确定用钢材Q460,这种钢材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这种钢材不易变形,强度也比一般钢材大,生产难度很大。
这种钢材需要从国外进口,也因此,那时候在中国建筑结构上,几乎没有建筑会使用这种钢材,更何况,这一次用于鸟巢的钢板厚度,更是达到了绝无仅有的110毫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可让设计师们愁坏了,2004年9月,河南舞阳特种钢厂的科研人员,接下这个重担,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攻关。
时间紧任务重,科研人员也是日夜不歇,几经探索,终于将这种钢材做了出来,Q460高强度钢材撑起了“鸟巢”的钢骨脊梁,鸟巢也成了真正的“中国制造”。
除了钢材的上研究,在焊接技术上也有不小的挑战,鸟巢不仅要稳当,还要好看,对于焊接的温度也是一个考验。
为此,鸟巢负责人专门请来一批科研人员,不断的试验,最终确定了焊接的温度,让鸟巢能够以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在世界面前。
岁月的力量不容忽视,鸟巢不是一时兴起,它更是文化的象征,岁月可以在它身上留下痕迹,却不能摧残它,为了让鸟巢保存的时间更久,1000吨的防腐材料,工作人员涂抹了六次......
除了这些,鸟巢在建造上,负责人也是考虑到了所有,保证在奥运会期间甚至未来的多年,鸟巢能够安然无恙,也因此,一个鸟巢的建造,获得的专利更是数不胜数。
鸟巢的建造,让我们在技术上有所革新,而在经济上,也是不遑相让,鸟巢成为各大重要赛事的一个重要场地。
而在平时,鸟巢也成了各大歌星筹办演唱会的一个重要场地,租金动辄也是百万,再加上平时参观鸟巢所带来的的门票钱......
这些钱加起来,就算每年鸟巢需要维护,整体来看,也是赔不了的。
鸟巢的意义
鸟巢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经济层面,更在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上。
2008年以前,中国之外的人们看中国,“贫困”似乎是他们的刻板印象,即使在中国申奥成功,依旧有人在怀疑。
可是鸟巢的成功修建,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实力,鸟巢独特的外观以及开幕式上让人眼花缭乱的盛景,奥运两千多年的历史与的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碰撞,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看到中国经济实力。
而鸟巢,也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地标性建筑,这种国际意义,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
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如果说,2008年夏季奥运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文化,那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就是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冬奥会上,鸟巢作为闭幕仪式的场地,让这座沉寂的14年的鸟巢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此时的它,已经不单单是一座简单的建筑,而更像一个陪伴者,陪着中国走到了如今蓬勃发展的时刻。
赚了或者赔了,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而喻,你们觉得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