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物理?
学习物理究竟有什么用呢? 从根本上来讲,学习物理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客观的人,一个理性的人,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1、成为一个客观的人:
学习物理究竟有什么用呢?
从根本上来讲,学习物理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客观的人,一个理性的人,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1、成为一个客观的人:
我们总是在网上看到很多不同的信息,网上说的“是真的吗”?
你自己也不断的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你怎么知道的?网上说的?
你经常引用某个人或者领导的话,大家说,领导说的,专家说的,我觉得,我想是,等等。比如目前时髦的,打到新德里!你也跟着瞎起哄,好像不这样说就是不爱国…..
物理告诉我们,任何结论都有其使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伟人和大家,告诉我们的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学懂物理的人一般他不会盲从;
物理告诉我们,对待事物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我们观察到的事物,都是我们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你带着一定的目的“看和想”某事物或人的时候,你必然会对你的对象产生“干扰”,所以你观察到的事物和人都是有“误差”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物理告诉我们,我们考虑问题不能极端思维,非此即彼。因为物质本来就具有二重性,有时候像“波”,有时候又像“粒子”;
物理告诉我们,物质的运动和结构,有的是确定的,有的是不能确定的,即有的可以预测未来,有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大多数物质和事物的运动,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比如教育,这是介于必然和随机现象之间的混沌现象……
学物理,为什么又是学习智慧,那是因为,学懂了物理的人,起码不是一个“死板”的人,而是一个“灵活”的人,他们认为很多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比如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的结果差异是微不足道的,也可能导致的结果差距是明显的,还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一个客观的人,他们在看到听到一些信息的时候,养成了用三个基本问式即“何意?何据?何关”来审视的习惯。
三个基本问式:
三个问式之中的第一个就是问:X是什么意思?X可以指语词,或者句子,或者理论。第二个问式是:X有什么根据?这时的X可以指一种说法或者思想。即是说第一个问式是问何意,第二个问式是问何据(有什么根据、理据、理由)。至于第三个问式,那就是问:关于X,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第一和第二个问式属于批判思考,第三个问式属于创意思考。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应用这三个问式,这对于我们的思考能力是有极为重要的提升作用的。
何意?何据?何关?X与我有什么关系?关于X,与我学过的或熟悉的知识有什么关系,与我掌握的或熟练应用的方法有什么关系,我们还可以引申出什么新意。
只要你在今天的信息海洋中能够坚持“三个基本问式”,你就会成为一个客观的人。
在这里我要做的,就是把还有什么可能性这个问式讲得具体一些,提出两款创意思维的格式:
(1)组合格——所谓组合格,就是把两项或多项事物组合起来而得到创新,其中的组合,可以是具体事物的组合,也可以是思想观念这些抽象事物的组合。例如把在在座的各位同学的桌上的酒瓶上饮料瓶上印上牛顿第二定律,不就成了物理酒瓶和“物理饮料”了吗。又例如,很多学生写论文,他们往往就是运用组合格,从图书馆捧一大迭书回来,东抄西抄。他们这种功夫,恐怕也是学老师的,许多学者都只会东抄西抄,没有什么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他们的组合格创意思维了。
组合也是一种连接的方式。关于X,将其与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组合起来,看能得到什么新的结论,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将系统思考与线性思考结合起来,什么样的问题用线性思考比较好,什么样的情况必须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方法。当我接触了一个新知识的时候,不光要想“过去的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要想“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所改进?”关于X,还有什么其他用法,即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尝试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大部分人满足于既定的任务和日常的生活,不想去深入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而有一部分人却在别人停止思考、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习以为常的时候,仍然积极地探索答案。
将学到的东西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组合起来,即与自己的认知框架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将非常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2)转换格——另一个可能更加有用的创意思维模式,就是「转换格」,即是藉着改变或转换事物的某些部分或某个方面,从而有所创新。比如说,以前的旧式电话是黑色的,到了后来才有奶白色的电话,再往后就有各种颜色的了。黑色的电话已经存在了很久,大家却没有就颜色方面想一下「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其实只要在颜色上改变一下,已经是一个创意了。又比如说,以前有木桶、铁桶,后来就有了塑料桶,这也可以看作运用了转换格,是在材料上的转换。诸如此类,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这样。
今天的同学聚会都有特定的功能,但如果你把目的改变为结识当年你心中的异性,这也是创意的转换。或者我参加聚会是为了“显摆”,你们当初都看不起我…..又譬如,你撑着雨伞,在微风细雨中同女朋友上公园,非常浪漫,在这情况下,那把伞就有它特定的功能;一旦遇上贼人打劫的话,将雨伞收起来变成西洋剑,用它来刺对方,那就是功能的转换。你还可以再进一步,在功能的转换上再转换一下:当贼人被你的西洋剑刺得落荒而逃的时候,你可以将雨伞倒过来拿,伞把子当钩子来用,钩他。他在前面跑,你从后面追上去钩住他。
我们通过跨界学习,学到了很多经济学、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思考方式,将这些东西移植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有时候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各行各业之间,底层思维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
2、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为什么说有些人的头脑充满了“浆糊”?这是因为他们做事儿从来不考虑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目标是什么?也分不清目的和目标的区别。更分不清结果任务行动计划的区别。他们总是按照别人的指示不加思考地去做事。
一个理性的人,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在物理中,我们都学习过力学题的解题步骤,几乎所有的力学问题,按照力学题的解题步骤,都可以解答出来。每一个实验,我们都要从实验目的出发,选择合适的实验原理,然后根据原理去挑选器材,设计记录表格,计划实验步骤,操作,处理实验数据,达到目的。分析误差,改进…..物理的学习和训练让我们潜移默化的养成了“有条有理”做事的习惯。每个物理问题,首先我们要分析物理现象,然后找出现象背后满足的物理规律是什么,接着我们按照满足的物理规律建立关系式……使得我们逐渐的养成了“按照客观规律”做事的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需要重复地工作都要形成模式,而不是每一次都当做新的任务去思考。
平时我们做事情,大致是这样的流程图:
概括起来,我们做事情,要坚持思考三个基本问题:A、为什么做?即目的是什么?B、怎么做?思路方法选择。C、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或标准。(黄金圈理论:why-how-what)
一个理性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他通过不断的举三归一找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应用到更广泛的事物中去。
例:我总结出了解题的三大策略即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路方法:类比,分解,倒推。提高学习成绩的核心规律: 成绩=心力(基础十能力)
思考题:中印边界对峙,很多网友情绪化的要求中国军队打到新德里去,你怎么想?为什么?
3、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物理学的方法往往具有通用性,即可以用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大部分人考虑和解决问题总是采用“比较思维”的方式,即别人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可能就是今年蔬菜、水果等便宜的重要原因。或者是从别人的经验或过去的经验出发。而有物理意识的人往往不自觉的把自己生活工作当做科学研究的过程,而不是凭着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或一时的想法来做事,也不会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他们往往从第一性原理即最本质的原理出发,或者从最基本的事实出发,来考虑问题。比如:伊隆马斯克: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研发:电动汽车、火箭回收,正在研究管道穿越,星际旅游……爱因斯坦从光速不变这个实验事实创立了相对论。
现象不是原因,原因也只能是一种假设,假设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结论必须变成方案,简单易学,实用便宜,容易操作,才能被人们接受。比如我们的手机一根指头全部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各科的最本质的规律整合起来,形成自己多学科的跨界的思维框架,那就会成为一个非常智慧的人,同时这个框架可以帮助你顺利的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下边介绍两个例子。
如果你有一万元,银行的利息每天是百分之一,可以复利计算,你存入银行一年你的钱连本带利是多少?1.01365=37.8
复利效应启示我们,我们要坚持做那些能够产生“复利”的事情。比如“读书”、“与高人共舞”等等。
第二个例子:五个海盗分钻石。
有5个海盗分100个钻石,每个海盗都绝顶聪明。为了公平,海盗抓阄决定按照什么顺序提供方案。抓阄的结果是按照1、2、3、4、5的顺序来提出方案。并且规定任何一个方案,如果不能让50%的人通过,这个人就将被扔到大海中。
每个海盗在考虑是否通过这个方案的时候,都会考虑一下,这个方案是否符合他的最大化利润,如果是,就会同意,如果不是就不同意。
那么,如果你是1号,你如何提方案,才能获得最大利润且不会被扔到大海中?
思考问题的真谛是:把看似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而不是用更复杂方法的去做。我们的物理研究物质的结构,任何任何物质的宏观性质都要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物质运动的规律,大到天体小的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我们在高中学过的力学,其实都是理想的物体,在理想的条件下,做理想的运动。这里体现的物理思想就是“抓主要矛盾”,复杂变简单。
数学归纳法告诉我们,当问题复杂到几乎无法计算时,用最简单的计算向复杂计算过度,最后套用简单计算的思维解决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N=1,N=2开始,逐渐的过度到N=n,N=n+1的越来越普遍的情况。我们借用这个思想方法,来解决这个“海盗分钻石”的问题。
假如只有一个海盗,他的方案肯定是100颗钻石全拿;假如有两个海盗,一号的方案是全拿,给二号“零”;如果是三个,假如我和2号郑强、3号范时雨分,为了让3号赞成我的方案,我只要给范时雨一颗钻石就行了。即:一号的方案是自己留99颗,二号“零”,三号“1颗”……
由于数学具有抽象和应用广泛性的特点,所以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更大的价值。
刚才所讲的三个基本问式、三个基本步骤等,听起来很简单,但如果真能落实运用,那是妙用无穷的。重要的是功力,而非净是招式。若有人说:哦,原来今天讲的东西是这么简单的。我就会说:招式简单,正可以发挥你的功力呢。一大堆花招反而是没有用的。要是你的功夫练得到家,可能一招已经足够了。功力深不可测的话,甚至可以只用最简单的起手式就能取胜。比方说,某些武功套路中的第一式起手式,原本是没有攻击性的,它只是为了表示风度,向对手敬礼,但你可以这样来用:敬礼(胸前抱拳,突然分开双手快速向前合拢)——掐死你!如果你能用敬礼的起手式去克敌制胜,你就真正是绝顶的高手了。
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对于大多数人讲,不是研究物理,不是应用物理知识去发明创造,而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因为,这些思想方法具有通用性,他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使得我们成为:一个客观的人;一个理性的人;一个智慧的人。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搞毕业三十年聚会,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这是一个把一切连接起来,把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时代。
举办这次联谊会,是很有意义的。他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让同学们连接起来,增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力。这个能力的核心就是“连接力”
相互孤立的知识和方法相当于一段段孤立的“断头路”,而连接起来的知识和方法相当于四通八达的高架高速路。同样的道理,一个孤立的人的生活、工作道路往往会形成很多“断头路”,而一个对外开放、连接广泛的人其生活和事业的道路相当于四通八达的高架高速路。
您懂得!
学习的本质、理解的本质、应用的本质、思维的本质、互联网的本质,物联网(传感器)的本质,智能化的本质,创新的本质(组合论),等等,就是连接,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它为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为同学们的事业和生活指明了方向。
连接力是第一学习力,连接力是第一生产力,连接力是第一生活力。这是一个重要的理念,请同学们务必牢记。
互联网时代是使每一个人的智慧创造力能够充分张扬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科技与人性,不断互相触摸,不断互相彼此发现,不断碰撞从而创造一个我们前所未有的世界的一个时代;互联网是将一切连接起来,把所有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平凡中可以创造奇迹,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与他人的连接中更好地实现自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重新架构你和我之间关系的时代。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连接”,所谓互联网+,无非是看你将互联网技术与你的事业连接的如何,连接的好的,你就会无所不能。马云解决了人与物的连接问题,解决了企业和用户的直接连接的问题,使得企业的销售成本下降,用户的购买力增强;马化腾解决了人和人的连接问题;李彦宏解决了人和信息的连接问题,使得人变得无所不通。究其本质,三巨头都是较好的解决了人、物、信息、企业、公司等等的连接问题。不管是个人或公司、企业、部门,凡是连接做的好的,都得到了很好地回报。
连接能力的提高可以让你变得无所不能,无比强大!即使你什么都不会,但熟悉连接,这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平坦,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从教育的角度看,连接力是第一学习力!连接力是第一教育力!强大的连接力可以使你变得无所不通、无所不能、无比强大!
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要引导学生带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走出课堂。
留下几个思考题:
有人说:我们都是“宗教信徒”。你同意吗?为什么?
为什么要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怎样成为一个理性的人?一个理性的人的标志是什么?
为什么要成为一个客观的人?怎样成为一个客观的人?成为一个客观的人的标志是什么?
为什么要成为一个智慧的人?怎样成为一个智慧的人?成为一个智慧人的标志是什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