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序的一声大喊,为什么就击垮了前秦几十万大军?
原标题:朱序的一声大喊,为什么就击垮了前秦几十万大军? 前秦军败退画面。 资料图 苻坚一直御驾亲征,但在苻融的反复劝阻之下,只好暂
原标题:朱序的一声大喊,为什么就击垮了前秦几十万大军?
前秦军败退画面。 资料图
苻坚一直御驾亲征,但在苻融的反复劝阻之下,只好暂时压制内心的火焰,坐镇后方。苻融一时发昏,送上了这封热烫烫的信,顿时点燃了苻坚欲望的熊熊大火,也把前秦军送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这是为自负付出的代价,也是对冲动最好的惩罚,只是后果太严重了。来看看苻坚连续犯的几个错误。
一、站错位置
苻坚作为全队的灵魂,最重要的事是中场调度,不是自己跑到前面,和前锋抢活干。在出征之前,慕容垂、姚苌和新招的“御林军”纷纷劝说:陛下应当去前线,亲眼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苻融悄悄说:鲜卑、羌族鼓动陛下亲征,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仇敌,居心叵测;那20岁以下的毛头小伙,都是富家子弟,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就是闹着玩,想看看热闹。陛下怎么能相信他们的话呢?苻坚冷静下来,于是坐镇中央指挥。但他看到这一封信以后,心就乱了,他想:连苻融这么稳重的人都说要赢,那肯定是十拿九稳了。
兴奋冲破了理智的防线,他带着8000名亲信离开项城的大军,连夜赶往寿阳。为了确保自己行踪的秘密,他下令:哪个敢泄露消息的,拔掉舌头、诛灭三族。
二、情绪波动
两军隔着洛涧相望,前秦统帅是梁成,手下大概有2万多人(也有人说是5万人),东晋军只有5000人。但有个不怕死的统帅,就是刘牢之。刘牢之自出道以来,就不知道“失败”两个字怎么写,不论多厉害的敌人,都是活靶子,留给他砍着玩的。梁成还在帐里思考怎么样好好揍一顿东晋,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喊:敌人杀过来了。
刘牢之率领5000人强渡洛涧,呼啸直扑过来。个个像吃了兴奋剂,拼命向前冲,疯狂砍人。前秦从来没有遇到这群不要命的怪物,顿时大乱,梁成控制不住,被乱军卷着往后退,他和几十名高级将领稀里糊涂掉了脑袋。前秦军成一盘散沙,四散逃命,被杀、淹死的有1.5万人。谢石一看大喜,命令大军水陆并进,渡过洛涧,这样,和前秦的部队隔着淝水相望。
苻坚和苻融等人一起登上了寿阳城楼,远远向东面望去,只看到淝水东岸、八公山(寿阳城东北)下的晋军部队严整,铠甲鲜明。这些军队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草木,里面似乎藏着千军万马,苻坚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和自己的想像相差太远了,脱口而出:这也是一支劲旅啊,你怎么说他们弱小呢?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畏惧之色。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
两军相遇勇者胜,最怕主帅内心动摇,苻坚在最前沿心神不定,犯了大忌。
三、露出底牌
苻坚想:一旦大战,前秦军肯定损失惨重,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多么美好的事。
于是他派朱序去东晋劝降,做的美梦是:我对你恩重如山,你报答我的时候也到了,多宣传我军的威武,劝劝你的老乡朋友们投降。
这是心虚之下做出的荒唐决定。
朱序当俘虏的日子,一心想做个优秀的间谍,可惜情报一直送不出去。没有机会,敌人却创造机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朱序到了东晋军中,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1、苻坚这条大鱼就在军中;2、前秦的80多万大部队还在后场磨磨蹭蹭,趁20多万前锋立足未稳,赶紧冲上去把他们宰了。否则等百万大军都全了,双手难敌乱拳啊。
谢石本想一心死守,拖垮秦军,一听这个计划,犹豫不决。谢琰说:只要打倒了苻坚,群龙无首,敌人一定完蛋。谢石这才下定了决心。于是写下战书,送给前秦,约定了开战日期。朱序又返回前秦军中。
四、破坏阵形
383年11月份,双方在淝水两岸列阵,因为中间隔着淝水,大家大眼瞪小眼,谁也不动,在冷风中呆等。
谢玄派使者对苻融说:您孤军深入,肯定也想速战速决,但你在岸边布兵,难道还想打持久战吗?如果稍微后撤,让我们的军队渡河,双方决一死战,不是很好吗?
前秦的将领都不同意,苻融拿不定主意,向苻坚汇报,苻坚说:可以,大军稍微后退一点,让他们渡河一半,我们用铁骑压着打,没有不胜的道理!
苻融想想也对,于是挥舞战旗,指挥军队后退。
秦军黑压压的,听说要后退,全军紧张的神经顿时松懈了下来。部队有的直接向后退,有的转过身往后走,转眼之间出现了混乱。
此时,东晋的8000名勇士,狂呼着骑马飞越淝水,直向秦军冲过来。前秦的队形还没有整好,结果是一边撤退,一边和东晋军对战,谢石一看形势有利,命令8万人全部渡过淝水。
前秦军更加乱了,在这千载难逢的时刻,朱序对着后面大喊:秦军失败了!后面的士兵根本搞不清楚情况,以为真败了,听到后狂奔逃跑。几十万人挤成一团,等到东晋兵完全渡河的时候,苻融拼命阻止东奔西跑的前秦军,自己的马被扯倒了,东晋士兵趁机上前一刀砍死了他,前秦军看到统帅都死了,终于山崩地裂。
他随后加入了东晋军,一起乘胜追击。前秦军自相践踏的不计其数,沿途到处是尸体,遮蔽了山野,堵塞了河流。逃跑的人听到刮风的声音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军队追来了,昼夜不敢停歇,慌不择路,冻饿交加,死亡的人十有七八。
后来成了有名的典故“风声鹤唳”。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淝水之战,是史上南方对北方为数不多的大胜之一。这一年,苻坚46岁,司马曜23岁,慕容垂57岁,谢安64岁,桓冲56岁,谢石57岁,谢玄41岁。
对淝水之战的分析非常多,有个焦点是:无比强大的前秦为什么转眼间土崩瓦解?
我个人的理解是:前秦统一北方太快了,没有来得及融为一体,人心太杂,不愿为前秦卖命。就像一辆刚刚组装好的战车,不论看起来多庞大、多威武,但内部的各种螺丝还没有拧紧,在路上正常行驶都可能散架。更何况被一发重弹击中了指挥室呢,所以瞬间塌成了碎片。
朱序的话只是压垮这堆“杂牌拼盘”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东晋为什么能取胜呢?那就是能打、团结,再加上运气。
最后一点疑问:谢安究竟有没有详细计划?
我的理解是:一点都没有。在谢安看来,他只负责把恰当的人放在恰当的位置,理顺各种关系。至于打仗,是前线将帅的事,与他毫无关系。
这一战,北方再次陷入了恐怖的大乱。
扬子晚报记者 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