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杯2017

古诗词8种主题类型及鉴赏思路

(2)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李白《古风》其十《登

adminadmin

(2)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砭时弊,寄托怀抱。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西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4)晚唐咏史怀古诗: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赤壁》等亦是此时名作。

(5)宋代咏史怀古词: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的偏安思想。

(三)边塞战争类

1.主题分析: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凉州词》等。

2.常见情感: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表达深切同情。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⑨展现边塞人民生活,吟咏民风。

3.常见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4.常用技巧:寄情于景、衬托、夸张、比喻、用典。

5.不同时代边塞战争主题区别

边塞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边塞诗中,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而同为唐诗,也有较大不同。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边塞诗中虽然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

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知识分子的笔下,多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四)山水田园类

1.主题分析: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东晋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常见情感:①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②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③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⑤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3.常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陇上、桑麻、炊烟、鸡黍、东篱、山径、五柳、菊花。

4.常用技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

(五)离别贬谪类

1.主题分析:贬官文学多具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初踏贬途的仓皇、身陷文化“蛮夷”之地的精神痛楚、才学难施的生命荒废之感以及在贬谪苦难中既坚守忠奸大义又竭力超越痛苦的心路历程必然要反映到贬官士人的文学创作中。在许多朝代中,对官员进行贬谪处罚的典型方式就是派遣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去。由于是遭贬后作诗,故贬谪诗中大多的情感表现为倾诉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愤慨,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由于诗人性格不同,在对待被贬的问题上表现迥异,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被黜者并没有陷于落魄之中而不能自拔,反而表现出豁达、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2.常见情感:①忠而被贬之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②英雄末路之哭,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激愤与惆怅。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④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⑤对奸佞小人的嘲讽与愤恨。⑥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⑦羁旅行役之苦。⑧思乡怀归、怀人之情。

3.常见意象:南海、西江、瘴疠、黄芦、苦竹、巴山、楚水、明月、大江、子规、归雁、风霜、雨雪、夕阳、鹧鸪、落叶、孤灯、寒露。

4.常用技巧:借景抒情、对比反衬、虚实结合、直抒胸臆、象征、比喻、托物言志。

(六)咏物寄怀类

1.主题分析: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或暗示自己的志向情操,这就是咏物诗的定义。咏物诗常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咏物诗的目的不在“物”,而在“情”。“物”只是一个载体。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他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他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虞世南《在狱咏蝉》、黄巢《咏菊花》。

2.常见情感:①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②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③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④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3.常咏之物:黄叶、绿叶、竹、柳、红叶、松柏、梧桐、花开、花落、桃花、兰、牡丹、草、梅子、丁香、红豆、菊、梅、莲、禾黍、猿猴、鸿鹄、鱼、鹰、狗、鸡、瘦马、乌鸦、鸳鸯。

4.常用技巧:托物言志、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虚实结合、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

(七)赠友送别

1.主题分析: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如李白《赠汪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常见情感:①友人离去后的怅然若失。②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③深情勉励,劝慰中带着难分难舍。④表明志节,坦陈心志的告白。⑤别后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⑥直抒胸臆,道出朋友间友谊深厚。⑦生活中遭逢坎坷,饱含身世之感。

3.常见意象:折柳、饮酒、唱歌、秋天、傍晚、月夜、长亭、渡口、南浦、柳絮、杨花、孤舟、流水、子规、哀猿、风雨。

4.常用技巧: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想象、虚实、乐景哀情、衬托、渲染、白描、比喻、拟人、夸张。

(八)题扇题画类

1.主题分析: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把有形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如:苏轼《惠崇春江晓景》、王冕《墨梅》等。

2.常用技巧:化静为动、动静相生、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借景抒情、抒怀咏志、托物言志、诸觉交融、正侧结合。

鉴赏思路

(一)句意类

解答分析: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提问方式: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答题思路: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鉴赏示例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问: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

答:①诗歌写了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的场面。②诗句颇有象征意味,春雨断桥象征着困难,小舟划来象征着希望。③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二)主旨类

解答分析: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分析概括情感的依据—标题、作者、情节、意象、直抒胸臆句、注解。首先回答出你理解出来的诗歌内容(逐句理解,相同的归并),然后回答具体思想感情的类别。

提问方式:关于这首诗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就诗中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对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加以赏析。

答题思路:①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②一一分析具体相关诗句写了什么。

鉴赏示例

陪金陵①府相②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金陵,指镇江。唐人喜称镇江为金陵。②府相,名周宝,握有重兵。时黄巢起义,藩镇拥兵叛唐,僖宗迭次出奔,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

问:尾联中出现了愁,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作者什么愁?

答:①(说明情感)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而愁国之欲坠。②(结合诗句分析缘由)酒阑人散,让作者想到国之败亡。徘徊扬子江头,四望感慨,月色凄怆,兵戈不止,山河残破,伤时,怀乡,忧民,尽在“愁”中蕴含。

摘自《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我们尊重原创,好的资料也值得我们推荐。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我们采用了部分微信公众号、QQ语文群及其他免费网络资源。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