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首只克隆羊“多利”诞生备受关注,最后它的结局咋样?
早在多利诞生之前,科学界就已经进行关于”克隆”的研究,科学家已经成功克隆出豹蛙鲤鱼等生物,单说克隆这一实验在科学史上并不算巨大
早在多利诞生之前,科学界就已经进行关于”克隆”的研究,科学家已经成功克隆出豹蛙鲤鱼等生物,单说克隆这一实验在科学史上并不算巨大的成功,但这只绵羊能引发巨大关注,不仅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也是因为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成功克隆哺乳动物。
生物进化史上,最聪明也最为复杂的动物类群即是哺乳类动物,其克隆难度是远远大于豹蛙鲤鱼这些低等生物,人类在此之前是一直没有突破这个问题。
绵羊克隆技术的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胚胎细胞的产生,哺乳的动物的繁殖主要依靠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则需要雌性个体的生殖细胞,及雄性个体的生殖细胞,而且受精卵发育环境较为,一般都是母体中发育,从母体身上吸取营养,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也在特定环境中进行。
而低等生物的生殖活动则显得简单很多,一是低等生物的细胞数量较少,器官组织也相对单一;二是有些低等动物的幼体发育只需要个细胞就可以,即无性繁殖;三是生殖细胞的发育环境较容易创造,所以鲤鱼豹蛙这些生物的克隆技术没有特别困难,科学家家们早在二十世纪就已成功完成实验。
克隆羊”多利”是生物生命史上又一里程碑的存在,多利的成功诞生历经种种困难,实在是生物史上的一大奇迹。克隆个体本是其他个体的复制品,可它自身又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又不同于其母体。
克隆技术在多利出生前采用的是胚胎细胞核移植,这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成功率也较高。可这项技术不适用于绵羊的克隆,多利的细胞核主要来源于一只六岁大的白色绵羊的体细胞,体细胞是包含已经发育的胚胎细胞,将它移植到另外一个体中发育,就可以产生有克隆体。
最近这些年,关于克隆技术的声音越来越少,这件事似乎销声匿迹,关于它的报道不再那么的多。多利绵羊的结局给这件事画上了一个句号,它的结果没有达到科学家们预想的那样。绵羊的寿命一般在十一到十二岁之间,而多利英年早逝,只活到六岁,多利的细胞核是在一只六岁的绵羊身上提取的,它的生命终点与母亲细胞核有极大的关系。
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多利绵羊从母体上得到的细胞是已经分裂过的,且在母体中分裂六年,所以它的寿命只有母体的一半,克隆生命体的寿命大大受到母体限制,这也是克隆技术受到制约的一大原因。从生命体中取出遗传细胞,及将它放入活体中进行实验不是很困难,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取出的遗传细胞成功发育,将它培养成一个健康独立的生命体。
克隆技术在多利绵羊事后无巨大进展,便渐渐退出社会大众的视线,但依然有科学家仍在不懈地探索,距多利这件事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也许不久以后,生命科学在克隆方面又会有巨大突破,从基因序列这方面进行也许会有新发现。
克隆羊“多利”的出世,让人最为关心也最为恐慌的便是“克隆人” 的诞生,这种只会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画面,会不会进入人类的生活中?无论从哪角度看这都是不现实的,克隆人的成本远远高于一般的科研活动,且这项研究所面临的风险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出于人道主义这也是绝不可行的,再说它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更为复杂。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克隆人也是,虽然是复制品,可也是独立于原生命外的个体,人都应具有完整而健全的思想。克隆人如果被创造出来,那么这个种群应该是独立人类外,还是人类的附属品呢?克隆人是否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所有这一切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各有各自见解,谁也说服不了谁,各国早就明令禁止有关克隆人的科学研究,所有的讨论和课题都不允许,到现在,克隆人只会出现在电影里,也只能出现在电影中。
“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社会进步,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派出大量精英人才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的技术,再回国发展,相信科学,明天的日子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克隆技术不可以运用在人的身上,但对于医疗技术是有相当大的帮助,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一直较低,不仅因为人体自身的排斥反应,也因为能被使用的器官数量相当有限,器官从捐献者身上取得后,其生存环境相当苟刻,经常在运输途中就会失去活性,不可以再进行手术。克隆技术若能局部克隆,进行器官组织的克隆,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也许能提高很多。想象是创新的开始,实践才是检验创想的唯一途径。
参考资料:
《人类克隆》亨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