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春天一夜入冬:比黄金还贵的“极草”为啥不能卖了?
文章来源:财经国家周刊(ID:ENNWEEKLY) 作者:王先知、里雨曦 青海春天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3月29日晚,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财经国家周刊(ID:ENNWEEKLY) 作者:王先知、里雨曦
青海春天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3月29日晚,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海春天(600381.SH)”)发布公告称,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青海春天控股子公司冬虫夏草产品作为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以及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均已停止,应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生产经营。
自2003年成立之日起,青海春天主要从事冬虫夏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产品为极草·5X 冬虫夏草系列产品,其售价远超黄金,堪称顶级奢侈品,一度创造了继脑白金后的又一个行业神话。
问题就出在虫草的身份上。
早在今年年初,青海春天就陷入了与国家食药总局的撕扯之中。作为青海春天最为核心的明星产品,“极草”此前唯一得以合法生产和经营的身份即为“青海省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眼下,随着试点被停止,极草的身份一夜之间也由合法变成非法。
痛失主业,这对青海春天来说,恍如一场噩梦。
和食药总局“死磕”青海春天的这次危机,源头正是不久前的一个风波。
2月4日,国家食药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称,近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监测检验。检验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中,砷含量为4.4—9.9 mg/kg。
食药总局认定,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 mg/kg,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
随后,青海春天于2月5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关于对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信息披露事项的监管问询函》,称“鉴于你公司主营冬虫夏草类产品,请你公司核实公司冬虫夏草类产品是否存在《消费提示》所述的风险,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药品食品法律法规规定的质量要求”。
对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青海春天回应称,冬虫夏草及冬虫夏草纯粉片的服用安全性,是经研究证实的;国家食药总局于2012年8月开展“冬虫夏草作为保健食品试点”工作,公司按国家相关要求完成了冬虫夏草纯粉片的安全毒理学评价试验研究,各项试验结果均显示,冬虫夏草纯粉片的最大剂量分别相当于推荐用量的257倍、137.2倍,均未观察到有害作用。
与此同时,青海春天方面还指出,冬虫夏草的砷摄入量远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订的国际标准,冬虫夏草属中药材,每日服用量很小,但目前我国对冬虫夏草中药材没有砷含量标准的要求。
言下之意,食药总局搞错了?
青海春天进一步指出,国家食药总局发布的《消费提示》缺乏相关的研判依据,存在不严谨之处,对整个冬虫夏草行业及青海春天公司产品声誉造成了损害。
2月15日,青海春天董事会要求公司管理层立即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按照青海春天的表述,如果食药总局相关研判依据、研究数据与结果无法论证《消费提示》中的结论,专项工作小组还将提请总局撤销《消费提示》并澄清事实,以向公众准确传递客观真实的信息。
在这里,两家算是掐上了。
青海春天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青海省有关部门因为这个事情也一直在努力,最后的结果还是这样,食药总局给我们的告知书就是停止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之前生产的可以继续销售,但是总局给的《告知书》也不明确,所以我们也还在等消息”。
对此,一位食药系统内部人士则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青海春天生产的冬虫夏草、极草,其实是普通食品,并不是保健食品,只是该公司在宣传上一直误导消费者;此外,青海春天的产品也不在总局公布的保健品名单范围内,总局的文件是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下发的。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我国有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监管力度等方面是滞后的,所以有些企业会感觉到冤枉,现在有关部门“一刀切”下来,企业也没办法。
“冬虫夏草行业的未来要重整,关键要制定行业标准,没有标准,行业没法大发展。”他表示。
“极草”到底是什么?一切还得从极草产品的身份说起。
在形形色色的保健品中,青海春天旗下的“极草”可以算得上登峰造极的一种,黄金在它面前都要黯然失色,每一克的价格比黄金要高好几倍。
极草冬虫夏草纯粉片产品自2009年上市以来,随着国家对冬虫夏草类产品管理要求的变化与发展,身份由“食品”、“中药饮片”,到“青海省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虽然这些变化都是监管部门承认的合法身份,但因身份多次转变,一直倍受各界争议。
那么,冬虫夏草到底是什么?目前,按国家现行管理规定:冬虫夏草不能作为普通食品、新资源食品的原料;原则上不再批准以冬虫夏草为原料的中成药注册申请;冬虫夏草不在可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名单中。
2001年6月7日,卫生部发布《卫生部关于限制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160号)》,禁止使用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成份。
随后的2008年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含濒危药材中药品种处理原则(国食药监注[2008]271号)》,濒危药材中药品种不批准已有国家标准中药的改剂型及仿制,并严格限制新药注册申请。
紧接着,2010年12月7日,青海省提升冬虫夏草管理要求,发布《青海省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青食药监注[2010]63号)》。(2014年7月已经撤销)
九个多月前,青海春天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今天这个局面。2015年6月12日,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原来的贤成矿业正式变更为青海春天,公司证券代码600381保持不变。至此,青海春天借壳上市事宜全面完成。
该公司的介绍称,为了带领冬虫夏草行业走向更加规范的发展之路,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珍稀药用资源冬虫夏草的卓越价值,2014年8月,青海春天正式启动借壳青海贤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2015年2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核准青海春天借壳贤成矿业上市;2015年6月12日,贤成矿业证券简称正式更名为青海春天。
目前青海春天遭遇的困局,在外界看来,是该公司公开叫板国家食药总局,无视总局《消费提示》的结果。叫板食药总局一个半月后,青海春天于2016年3月28日收到总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
国家食药总局在回复中表示:“2013年5月2日,我局同意你公司作为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企业,但是由于你公司申报的产品不符合保健食品国家标准,未予批准;2016年2月26日,由于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需要,我局决定停止试点工作”。
此外,国家食药总局还指出,2014年6月25日,食药总局答复青海省人民政府,同意将极草产品作为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明确由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并要求严格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组织生产,因试点中青海春天未能按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总局于2015年7月11日告知青海省人民政府停止极草产品试点。
最后,国家食药总局明确指出,“鉴于你公司冬虫夏草产品作为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以及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均已停止,你公司应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生产经营。”
对于食药总局的说法,上述青海春天内部人士认为,“我们一直在争取身份,实际上就是在争取一个监管的归属,现在遭遇的局面是企业的产品创新在前,政府监管的政策在后,一个产品在市面上7、8年之后,市场已经是认可了,现在突然又被叫停,企业很是不明白”。
青海春天生死劫无论结局如何,青海春天的生产经营已经受到影响。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目前青海春天旗下有关冬虫夏草产品的生产已经停止,全国极草体系加代理商体系4000多名员工也受到了影响,该企业关于冬虫夏草原材料的收购也已经大幅压缩,由于正处在收购的季节,用青海春天内部人士的话来说,“将会对整个藏区的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今年1月29日,青海春天发布业绩预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5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48%;201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35.66万元,每股收益为0.3989元。
在上述青海春天内部人士看来,这个事的影响面非常大,食药总局即使不考虑冬虫夏草整个行业,也要考虑上市公司占70%-80%的主营业务这么被干掉了,对整个股民也没法交代。
青海春天的股票自2016年2月2日起停牌,截至2015年9月30日,春天药用冬虫夏草纯粉片销售收入为7.5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8.91%。
与此同时,该事项可能导致青海春天子公司春天药用临生产经营停止的现实风险,并影响到其成品、半成品的消化,从而使该公司面临产生巨额亏损的风险。
“如果现有极草相关产品被迫退出市场,广大合作商势必蒙受经济损失”。青海春天在公告中也指出,该事项可能导致春天药用今年的冬虫夏草采购计划被迫停止,并可能影响产区牧民的直接收益;此外,春天药用及合作商目前员工合计超过约4000人,该事项可能导致春天药用及合作商对员工的大幅裁减。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春天药用作为青海春天的控股子公司及核心资产,春天药用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也将导致青海春天的股票存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措施(即ST)的可能并产生巨额亏损。
对此,青海春天坦陈,“在春天药用与原青海贤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重大资产重组工作过程中,春天药用原股东对重组完成后的上市公司进行了业绩承诺,如果春天药用冬虫夏草纯粉片不得生产与销售,将导致相关业绩承诺无法完成”。
那么,青海春天将如何才能自救呢?据悉,该公司将于近日召开紧急董事会议,商讨相关应对措施、调整生产经营事项,以尽最大努力消除《告知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公司损失。
不过,局面并不是令企业绝望的。此前有中药颗粒被食药总局叫停,后来又重获身份的案例,而青海春天目前也想朝着这个方向争取。
在青海春天内部人士看来,其实食药总局最好能按照中药饮片来管理,“这样的话,企业也是欢迎的,极草也属于中药饮片的新剂型,之前曾有过有4年中药饮片新剂型的身份。”
上述食药系统内部人士建议称,该企业应该组建专家团队,加强研发、转型升级,努力将普通食品转为保健食品,而不是一味抱怨。
— END —
中国经营报
1985年1月5日创刊
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商业财经报纸
30年来与中国企业同步成长
对话商业领袖 传播商业理想 服务商业人群
中经自媒体微联盟覆盖
财经、金融、招商、汽车、TMT、奢侈品、旅行、航空、房地产等多领域
近200名一线资深记者
第一时间发布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让我们与中国商业共同成长!
微信:chinabusinessjournal
微博:@中国经营报